document.write('
')
古诗词大全-古诗词鉴赏-中华古诗词网

心好

字暖 , 心润

菜单导航

对同桌的肖像描写

作者: 古人 发布时间: 2022年04月10日 10:02:48

对同桌的肖像描写,跟异性同桌做过最浪漫的事是什么? 一年级上学期第一个同桌因我笔过线把我笔扔地上,我在美术课上毫不客气的打了她胸口一拳,被美术老师教导:你咋这么不绅士呢,怎么能动手打女孩子呢,咋这么凶呢?从此我长时间的认为男人就活该要忍受女人的欺负,没再动手反抗过。
我对她做过最浪漫的事就是三年级在她音乐书上画了一大堆乌龟,几十只吧,纯属报复。
然后她发现了,就把保温杯里的水泼我棉袄上,大冬天以前学校里暖气并不怎么暖和。然后我跟老师报告了,我忍不了了,要求老师给调座位。就调了。
但我很快就后悔了。感觉三年级是个坎,从此有了男女意识,不做同桌后我发现我对她的情感比较复杂。有一天晚上写完作业,我给她写了封情书。我还记得当时的情景,拿出一张a4打印纸,偷出老爸的派克笔,开始诉说衷肠,然后还画了一张卡通肖像,背面再画了一张钢笔素描的风景画。没真送出去,又怕被发现,于是扔到我家地下室楼道的安全出口里:一个小门没锁,进去是个天井,有梯子可以爬到楼外地面。后来我又怕被人捡到想重新处理,结果发现安全出口已经出于安全原因内外上锁。
那个锁,据我最新观察已经锈死了,十四年没打开过。我的第一封情书应该还躺在里面。我这些年来一直注意着那个锁,我特么在那个处女作上可是署了名的,这要是被邻居叔叔阿姨捡到,万一好奇看一眼,估计肯定得让人家笑话一阵。
现在她人在台湾,我还有她qq,小学加的好友。应该不会记得我了吧。

有没有突然发现自己有像言情小说女主的经历? 高一时,有一个男生和我是同桌。微微一抬头,就能看见那双妖孽的桃花眼。长长的睫毛,眼睛周围皮肤淡粉色,每次一看到他的眼睛,总会想起课本里林妹妹初见贾宝玉时关于贾宝玉的肖像描写:。
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若秋波。虽怒时而若笑,即视而有情。
他有时候会帮我讲题,歪着头趴在桌子上,用别扭的方言认真讲题,下午的阳光太烈,照的他瞳孔金黄,像一只傲娇,懒洋洋的猫。
冬天,一次下课在电脑上查成绩(教室里有一台大电脑,老师都把课件和成绩放在上面)我拉着朋友一起在旁边看,但自己近视度数太高,就往前走了几步,突然觉得有点冷,就靠在“朋友”身上,还蹭了蹭,觉得“她”身上很暖和,甚至有想抱“她”的冲动。看完成绩,刚转头,就看到一个很高的人挡住路了,我当时还想朋友什么时候这么高了,抬头一看,是他。朋友不知道什么时候回座位找书去了……。
天知道我当时脸有多红。
我后来想了想,他一脸冷漠,应该是没感觉到吧……。
第二次,又是下课查成绩。
同学都围住老师盯着她的手机看,我就在老师旁边,算是一个很近的位置,我突然脑瓜一沉,好像有人的头靠在我头上了。因为自己真的很矮…所以也没在意,看完成绩转过头,撞到他,近的甚至听到他浅浅的呼吸声,鼻尖碰到他白色的校服。

肖像描写,外貌描写,神态描写有什么区别? 人物描写一般包括——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
外貌描写是从人物的体貌特征包括人物的容貌、衣着、体型、姿态等)进行描写,比如:。
他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手里提着一个纸包和一支长烟管,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
——鲁迅《故乡》。
而神态描写主要描写的是脸上的表情。比如:。
她跑起来很吃力,脸蛋累得通红,微微凸出的前额渗出细小的汗珠。
为什么没有肖像描写呢,一般认为,肖像描写就是外貌描写,因为肖像描写所描写的主要是脸部(五官),通过描写人物的五官或者其不同时期的变化来揭示人物的思想性格。对于五官的描写自然归属于外貌描写。
当然我更倾向于另一种观点。
相比于肖像描写的主要集中于五官,外貌描写的范围要大一点,着重描写一个人的气质,穿着,以及言谈举止。所以肖像描写不同于外貌描写,可以这么说,一段话,属于外貌描写,但不一定属于肖像描写。那么,应该是这样:。
外貌描写包含肖像描写和神态描写。
没有哪个权威著作或者机构有过规定应该怎么分类,这只是在实际的经验、教学中总结出来的。

你能想起几年前与当时的好朋友离别的场景吗,至今未见的人。? 小学时有个很好的朋友。
他很聪明,学习也好,是老师最喜欢的学生。我当时是班里的捣蛋鬼,成绩一般。
过去太久了我已经忘记我们关系是怎么好起来的了,只记得三年级的时候我因为习题没写名字,被老师起了无名氏丙的名字,那个时候我还用一个奶瓶一样的有咬嘴的杯子,他就“丙干。奶瓶干”地叫我典型小学鸡做法。随后被我暴打一顿。
但是并不妨碍我们一起玩。他当时住的小饭桌离我家挺近,有时候一起回家。我经常回家写完作业之后拉着邻居去找他,甚至记得有一次出去的时间是四点五十。
有一天,他突然和我说,他妈妈不让我俩一起玩了。这个戏剧化的情节居然也发生在我身上过。我那时候仔细思考了一下,是不是因为我太捣蛋了?。
当然事后我们还在一起玩。
五年级我们成了同桌。他老嫌我说话声音太大,但是是因为每次我问他题他都不理我。当时有一篇讲威尼斯的课文,老师问有一篇名著也是以威尼斯为背景的,谁知道。我说,是威尼斯商人。
他说:“你知道的这么多为什么学习还是不好?”。
我真的很无语。其实我成绩也不是不好,只不过没他好。他应该是班里的第一吧?没记错的话。
后来升初中了,五四制。我们还在一个班。因为都喜欢看书,所以话还挺多的。经常聊一些相关的话题。当时儿童文学20一个月,对我来说还是巨款。有时候买不起就借他的。他也借过我的几本。
那年清明节,我逃了一节课外英语班。骗我妈说清明没课,她带我出去玩。路上提心吊胆,就怕老师打电话问我为什么没来上课。结果真接到个电话,掏出手机的时候心都到嗓子眼了,一看是他,他问我要不要去找他玩。
后来听说他要去考我们市里最好的初中,我问他这件事,他说到时候给我打电话。某个周六,我们俩打了快一个小时。我不记得谈话内容了,但现在还记得那种分离的难过。快要哭到窒息的感觉。
语文课小作文写肖像描写,他写的我。别说,还挺可爱把我写的。当时我穿了AF的红色短外套,到现在我都对它情有独钟。
我语文课堂演讲介绍了两本书,他起来点评。我以为他要开始损我了,没想到夸了我一通。
我有个相机,有一阵子经常带到学校瞎拍。他说,多拍几张吧,然后发给我。
到现在我也没给他发。
最后返校领成绩那天,是我们最后见面了。他坐我前面。我说:“真羡慕你英语考了96,可以不做假期作业。”。
他说:“唉,但我还得做我妈给我留的。”。
后来就没有后来了。也听到过一些关于他的传闻,和我印象中的不符,但是他还是我心里小学时最好的朋友(之一)。
高中时有个好朋友。
她是团支书,我是班长。
她很漂亮,御姐类型,开始觉得她很高冷,甚至有点社会。我,土肥圆一个。
熟悉之后就知道她是个逗比,也会和我一起犯傻,学土拨鼠尖叫。家长会的时候,我俩一起逛校园,她给我安利耽美小说,我俩一起聊VC。
因为还老一起开会,班里接触也多,关系就越来越好了。她开碰碰车很厉害,有段时间喜欢喝雪顶咖啡。我俩上课飞纸条,上面写着班长亲启,打开全是她画的猫。
后来我们一起学文了,虽然不在一个班,但每天放学一起走,活动课也老一起玩。有一次她叫我去她们班吃泡面,结果刚开吃她们班主任就回来了。
当时我谈了个男朋友,高一和她一个组。她和我别的朋友都不看好我们。觉得当时的男友不好,渣,和我不般配。
后来我和男友吵了很多次架,每次都是心碎了的程度。她说,你还不分手吗,有啥放不下的,我帮你放下。
她给我感情分析了半天,我还是没能放下。
最后一次说话,我和男友一起出校门,她看到了,说:“XXX(我),和我一起去文具店买笔啊!”。
我笑了笑,没去。
后来也没有后来了。
这是我最想不明白的一次分离。至今两年多我都不知道为什么掰了。或许,只是我没听她建议分手,在友情和爱情中选了后者。
但是让我穿越回去,再来一次,我还是不知道该选谁。我还是无法改变这个事实。
听共同好友说,她现在过得也很好,和男朋友相处得也甜蜜。突然一瞬间放心了。
青春痛文学有些话还是有道理的,哪有那么多后来。好多分离都是瞬间。当时多么不起眼的一个画面,回忆起竟已是最后一面。成年人的世界哪会给你准备好舞台,让你告别?都是在不经意间走丢了,走散了。
还有很多人,都已经天各一方了。再相见不是在相簿,就是在梦里。
但不论结果如果,我永远不会忘记当初的欢愉。那些真实存在过的日子,永远都是我的宝藏。
我曾经最重要的朋友们啊,希望你们过得好。

网络小说里有哪些令人拍案称奇的智障桥段? 我记得我小学的时候(咳)看过很多很多几乎一样的小说。
接下来请不要在意我的词句组织能力。
书名里一定有什么公主或者什么王子或者什么什么女王。
首先作者名字可能是啥叠词,前几章会有作者的介绍,作者可能不是一个人,而且我亲眼看见有的作者自己说是小学六年级...。
然后就是人物介绍(都不知道有啥用反正我记不住)。
女主可能有一个可能有两个可能有三个可能有四个,都是原本出身豪门然后被陷害一个人离开家,意外被什么什么女王什么什么大人物收养,通过自己不懈努力几岁学完了什么什么,(我记得有一个是什么七岁读完哈佛???)。而且一定有黑道背景,是什么排名第一第二第三的杀手、什么什么第一大帮的帮主少帮主或者什么什么宫主少宫主。
男主的数量与女主相等,当然有时候可能会冒出来一两个深情男配或者酱油男配(不是路人)有些是前男友有些是追求者的,我曾看过一个作者随意到写着写着说自己不喜欢某个男主喜欢男配了于是一女二男生活在了一起,女主嫁给了男配然后给两人各生了一个娃(也有可能是两个我不记得了)。男主黑道背景对应。
女主们的性格可能有一个冷冰冰、有一个温柔(有些书是性感火热什么的)、有一个甜美可爱。男主们的性格也是(对应着来的)一个冷冰冰、剩下的什么温柔、开朗、绅士、痞气还是啥来着我真的想不起来了。
介绍里还有女主们喜欢的颜色,一定不是一样的颜色并且女主的首饰服装甚至头发车子balabala都是一个颜色,男主同样并且颜色也对应或者相称...。
介绍里还会有详细的肖像描写我懒得找例子了反正各种国色天香闭月羞花英俊潇洒玉树临风什么的...。
男女主的名字们一定各种非主流,(我记得看到过有好多人姓“冷夜”以至于我一直想知道是不是有这么个姓氏)在正文中还会因为好写好记省事反正男女主名字全都用名字里的一个字直接简称并且互相称呼也是一个字。
女配们也是对应的数量,性格反正不是刁蛮就是白莲花反正要么有心机要么是真蠢,并且都与女主有仇还爱男主爱得深沉。
我逻辑不太清楚,没有解释清楚的将就着看看或者问下也可以第一次答题,见谅。
由于印象太深刻看过太多相似的小说所以一时半会儿写不完,过一会儿我再“介绍”下女主与女配们的仇。
emmm...女主和女配之间的往日仇恨我目前只想起来三种:。
女配的父母害死了女主的父母还抢夺了女主家的财产与地位,哦不对,有一些地位(类似于全球第几家族)什么的都没变。女主和女配是同父异母的姐妹,女主是原配的女儿,女配是情妇的女儿,情妇害死原配带着女配去女主家,把女主赶了出去。特别神奇的是有一些小说中,女主杀回家复仇,会知道情妇原本是女主父亲的女友,是女主的母亲非要嫁给女主父亲。于是女主放弃复仇放过了女配女主和女配是亲生姐妹(好像有的写的是双胞胎,没写是双胞胎的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她们同岁)。女配觉得母亲偏心把母亲害死把女主赶走或者女配瞒过母亲把女主赶走,有一些写的是女配想弄死女主但女主逃了或者女配把女主推下海结果女主会游泳但是没有让人知道(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亲姐妹也不知道)所以还活着就这样。
补充一些东西。
女主们男主们女配们都是同岁、同班。
主角们的铃声一定是什么歌,并且会写很大篇幅的歌词再写主角接了电话。

回忆我的同桌 (本文可以算作回忆性散文,内容琐碎但真实)。
(本人初二文笔拙劣若能指教十分感激)。
我在S市实验中学的最后一位同桌是程军凯同学。和他同桌,是在2018年大雪那天。当班主任把他的名字和我的念在一起时,我是有点受宠若惊的。因为每到换座位时,若对现任同桌还算满意,我总会想:“如果不把我安排给程军凯,倒还不如不换!”于是深感荣幸地搬着书包、抱着课本,挪到了他的身边。程军凯很客气地叫我“大佬”,并借我的摘抄本看。
他的一位朋友H同学看见我们成了同桌,表示诧异又赞叹。
彼时我和程军凯成绩都不错,尤其是语文。
那一天真的下了很大的雪。走在回家的路上,雪花就那样斜斜地飘过来。回到家,打开门,第一句话就是:“妈,我跟‘小白杨’同桌!”。
程军凯别号小白杨。这个号是姜老师所给,出处无疑是我们刚学的茅盾的《白杨礼赞》。程军凯在刚刚过去的月考中语文得了年级第一,从那以后,他就成了姜老师的“宠儿”。每逢语文课,无论讲点什么,必要夹带着夸奖他几句。又给我们展示他的摘抄本――一面摘抄,四五面点评。从姜老师口中,我也了解到,每次写作文,程军凯必先提前打听题目,提前动笔,找姜老师请教、修改多次,上交的时候,往往比规定日期早了好多天。
他的摘抄,几乎全是古文,有时也抄诗歌。他偶尔在学校摘抄。《兵车行》、《卖炭翁》之类,直接默写;“银屏乍破水浆迸”之类,灵活运用。有一次,我在作文里用了“夐远”一词,他问我有没有看过《吊古战场文》,我说看过第一段,他立刻露出崇敬的表情,带点惺惺相惜的意思,说我是他认识的唯一看过此文的人。我有点得意。然而不久之后,在他去年的摘抄本上,我看到了《吊古战场文》的全文。
语文书上说,“欧阳修,谥文忠”。几乎全班同学都说:“欧阳修,益文忠。”只有程军凯说:“欧阳修,谥文忠。”。
程军凯读过《史记》,姜老师让他讲“周亚夫军细柳”的前因后果。他在手背上写了几个字,沉思了一会,就侃侃而谈。
有一次我问他关于古文的知识是从哪儿来的,他笑得有点莫测,从练习本上撕下一张纸,刷刷地写着,写了有半分钟,推给我。半面纸排得整整齐齐的,全是古文的题目。除了《滕王阁序》《岳阳楼记》《桃花源记》几篇,其余的,我都不知道了。程军凯还在斟酌着,不时拿过纸来,添上几篇。其中有一篇《小石潭记》,经他斟酌,在前面又加上几个字“至小丘西”。
我顿时对他充满了敬意,并向他借上个学期的摘抄本。因为其中他写的一篇《月下吟》,我当时看了,觉得简直可以当阅读理解题目。他答应得很爽快,第二天便将摘抄本带了来。
那天中午,阳光明媚。我走在回家的路上,迫不及待地打开那牛皮纸封面的、厚实的本子。程军凯那时的摘抄还是“半文半白”,字迹不怎么工整,更谈不上美观,但每一篇的点评都比原文多,有时候,竟成了一篇小小的读后感。扉页上,他做了个目录,把本子上所有作家的名字汇总到一起。有鲁迅、巴金、老舍、林语堂、沈从文,也有托尔斯泰、陀斯妥耶夫斯基、罗曼·罗兰,甚至是海子、顾城。还有几个音译的名字,是我闻所未闻的。名单之外,又有这样的字样:“AntonPavlovichChekhov”我一个音节一个音节地拼读出来:“契——诃——夫”,往后一翻,果然有一篇《变色龙》。
一直自诩“无书不知”的我,现在才深深地感到自己的无知与浅薄,写了个字条:“通过对比,发现本人不仅无知浅薄而且狂妄自大。”。
那个字条,程军凯看了,开玩笑地说是在折损他,就顺手给了我。后来,他又向我求要,说是要收藏。我推说找不见了,把它藏在笔盒里,拿回家作为对自己永久的警示。
程军凯也评作文,而且只评我的作文。几个月前,我写了一篇《中秋》,大意是对一个自然现象,小时候,姥姥用传说故事解释,而我上学后,对姥姥用科学知识解释,由此抒发一些岁月易逝、人事变迁的感慨。这篇作文有幸被选为范文,让同学们评点。别的同学的角度差不多都是巧妙引用,细节描写,环境烘托,而程军凯的一句话让我一直记到现在:“通过我和姥姥位置的转换来抒发离合的感慨。”。
元旦假期前夕,姜老师布置了这个学期最后一篇作文。当天,我和程军凯交换了QQ号,他让我写完后发给他,我照做了。于是假期后的第一节语文课,他摸索出一张折得皱巴巴的纸,展开,点着头,自言自语说,看来今天要发表一篇“激烈的言论”了。
我将那张纸拽过来,只见密密麻麻地写了一面半,末尾还列了表格。字迹有点潦草,正面页眉上有四个大字“膜拜大佬”。
我仔细研读,透过不甚美观的字迹。他从我的作文题目开始,一句一句地评论,一直评到结尾。最后的表格,把文中的写法一一列出。所评到的,都是我构思时自以为得意之处。
晚上的语文自习,姜老师让同学们点评作文。程军凯把纸展开摊平,手举得高高的。姜老师终于发现了他,让他起来发言。
程军凯站起来,照着那张纸评我的作文。评的时候,添上好多纸上没有的细微之处。说到激昂处,双脚不安分地在地面上蹭来蹭去,还加上了手势。我们坐在最后一排,全班同学都转过身来,看着他。
最后,程军凯说:“看完此文后,通过对比体现出本人不仅学识浅薄而且狂妄自大。”一些同学鼓起了掌,程军凯坐下了。之后,姜老师又让评我的前桌W同学的作文。一些调皮的男生故意问他:“小白杨,你怎么不上去‘秀’了?”。
程军凯趴到桌子上,头埋在胳膊里,很不好意思的样子。
我不禁想起,对于那位W同学,程军凯似乎是不大赞成的。上学期的一次月考,作文题目是《春天的故事》。评分标准要求学生写发生在春天的事。W同学却写得有点像散文,全篇描写,从头到尾都是修辞。总分50分,她得了48分。这篇作文还上了校刊,不久后,被程军凯看到了。看完,他发表了一句感慨:“这种考试作文,就是越堆砌,分数越高。”。
这话现在看来,有点酸溜溜的,在当时却被我奉为圭臬。于是,从那以后,我的考试作文词藻华美得如同镀上了一层金,作文的分数也相对地“华美”起来。
那位W同学,是“又红又专”的好学生。成绩数一数二,几乎所有课外活动都积极参加。她是班长,又是团支部书记,隔三差五就要去“站岗”。所谓“站岗”就是站在校门口,在学生进校园时,检查有没有戴红领巾。查红领巾,是因为当时S市正在“创建文明城市”。红领巾必须是新的、大的、硬挺的;旧的,小的,蔫巴的都不行。
程军凯的红领巾,就很旧,很小,很蔫巴。他一直没换。他说他讨厌“创文”。不是讨厌它的内容,而是讨厌它的形式。
但当班主任为响应“创文”号召我们去校门口捡垃圾时,程军凯第一个站起来。
有次班会讲到“二十四孝”。讲“亲尝汤药”时,课件上说,刘恒是刘邦的第七子。程军凯说不对,应该是第四子。
鲁迅先生也讲到过“二十四孝”,不过讲的方式跟课件上的截然相反。他是程军凯的文学情人。
程军凯“怼”课件,不只这一次了,比如说,生物课上讲病毒,课件上说病毒是伊万诺夫斯基发现的。他说不对,明明是贝杰林克。翻课本,只讲了伊万诺夫斯基和他的过滤实验。于是病毒的发现者,在当时竟成了疑案。回家一查,伊万诺夫斯基发现花叶病不是由细菌引起的,而贝杰林克命名了病毒。那么,经过我浅薄的分析,病毒的发现者应该是贝杰林克了。
他与我还就“朊病毒是不是病毒”这一论题展开过论辩。他说是,我说不是。至于到底是不是,还有赖于更高一级的学习了。
自从和程军凯做同桌,有两点我必须承认:一是学习时精力没以前集中了,二是笑得比以前多了。
实验中学的大喇叭,午自习时,会放些音乐,开始放《校歌》、《中小学生守则之歌》,后来不知为什么,放起了流行歌曲。本来我可以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钻研数学题,但程军凯一听到音乐就无比兴奋,摇头晃脑,打着拍子。于是那恼人的旋律就不由自主地进入我的耳朵。
那时班上正流行“扣帽子”游戏。穿着带帽子的棉袄的同学们,一有机会就把玩的好的人耷拉在颈后的“兜帽”扣到对方头上。被扣的次数间接地说明了受欢迎的程度。程军凯随着音乐摇头晃脑的时候正是同学们进教室的时候。若一个男生经过程军凯的座位,他一定会将其帽子一把扣起。程军凯被“扣”后一点该有的反应都没有,拽下帽子,继续摇头晃脑,写作业的手可是一刻不停。这么持续了好几个星期,那些男生还乐此不疲,并每每在课间在他的座位旁叽叽喳喳地挤成一团。当时,我的帽子却无人扣起,我的座位也无人光顾。于是我不免有点嫉妒了。
那时有个女生,每唤程军凯必叫“凯凯”。作为他的同桌,我暗想,“嘻,嘻,嘻,凯凯也是你能叫的?”。
姜老师的课堂,是以气氛宽松著称的。于是我和程军凯同桌后,语文课上受他不良影响最大,笑得最多。有一次,一位爱好调皮捣蛋的C同学不知又为什么原因被班主任罚站到教室后面,上语文课时,他便挪到我们的座位旁,把一道打了红叉的作业题展示给程军凯。我扫了一眼,是要写关于儒家宗师及其弟子的成语。那位C同学写“孟子杀猪”。再看程军凯,笑得花枝乱颤,倒在桌子上。我本来不觉得十分好笑,经他这么一笑,被感染了似的,突然觉得很应该笑笑,竟控制不住地笑起来。我们笑了足有两分钟,程军凯才忍住笑,一字一顿地对那位同学说:“你就不能写‘曾子烹彘’吗?”。
“什么?”。
“曾子烹彘”。程军凯在语文笔记本上刷刷地写道。
那位C同学仍然一脸疑惑,程军凯再次笑倒在桌子上。
我们同桌的第一天,程军凯就管我叫“大佬”。这个称谓一直沿用至今。不过有一天,他跟我说:“大佬啊,跟你坐得久了,我发现你没那么‘神’了。”。
我知道他是在点那天地理课我的一句话。当时期末复习,用的是年级统一的资料。该资料把课本上基础部分印成了填空题。两分钟可做完正反一页。那节课,地理老师用半小时对答案,剩下十五分钟让我们背资料上划的重点。我因为是闭卷做的,便跳过资料,直接复习课本。又不知为何心虚,去翻资料。这么辗转了几次,耽误了不少时间。下课后班主任来问复习效果,我就用不大不小的声音自言自语:“浪费时间!”。
程军凯听了,怔住,转过头来,以一种惊奇的,用来表达难以置信的眼光看着我,做出惊吓过度、无力说话的样子。过了一会,他气若游丝地说出一个词组:“……黑化大佬?”。
“黑化”一词在初中生的语境中,就是“变坏切换至阴暗人格”的意思。我在一瞬间明白了。我在说“浪费时间”时,颇有些自怨自艾,因而带点责备的语气。程军凯便以为我说地理老师在浪费时间。
此后,每逢语文老师讲字词、数学老师讲计算、英语老师讲拼写,或诸如此类基础的东西,程军凯都要开玩笑地来一句“浪费时间";。不过,当姜老师接连五个早自习将同一首词作为重点要求默写时,程军凯加重了语气,敲着桌子一字一顿地说:“浪费时间!”让人分不清到底是不是开玩笑了。
我上学的时候戴一种耳棒,作用跟耳钉差不多,自以为没人看见。直到一次班会,班主任重申仪表要求:“不能扎耳洞。”后,程军凯瞅着我,点着头笑,我才不好意思起来。
还有一次体育课,我们一群女生踢足球。说是踢球,其实大部分人都站着不动,球来了,就伸脚挡一下。全场属当裁判的老师最活跃。程军凯站在一边,点头感叹。回教室后,他几次想说什么,都没说出来。最后,他只问了句:“你是前锋吧?”我惊异于他在这样不同寻常的“战局”中,还能有如此正确的判断,问他是怎么知道的,他只笑而不语。
过了一会儿,他第一次以很小的声音,有点腼腆地问我:“我们踢的时候,你也是全程观战的吧?”说完似乎并不期待我的回答,径自转过身去。
不过,由一件事,程军凯对我产生了新的敬意。为了“创文”国家级的检查,我们必须背熟一些套路性的问答。我不想背,便私自复习历史。谁知放学前,班主任要“突击”默写,要是默不出来,就得留下继续背。我竟在一分钟之内全部背完,并一字不落地默写出来。我合上笔盖的那一刻,程军凯目瞪口呆。之后好几天,他逢人就以此事为例大肆宣扬我的“神妙”。
生物模拟考试结束后的一个课间,那位H同学兴冲冲地跑来,将一沓卷子掷在程军凯面前,挤眉弄眼道:“你一百分,你媳妇一百分,你同桌也一百分。”。
关于程军凯和W同学的“绯闻”的谣言,我很早以前就听说了,当时只觉得幼稚无聊。但现在,我心里突然很不是滋味,待要怎样,又不好怎样。呆了许久,只得埋下头去,竭力使自己对一道繁难的几何题产生兴趣。
程军凯保有班里的钥匙,负责每天早上开门,因此到得很早。我也习惯早到。进教室时,经常是他刚开了灯,在放书包摆凳子。
于是在那些晦暗的冬日的黎明,总有那么几分钟,偌大的教室里只有我们两人。那种感觉是微妙的。
时间的确是不等人的。我在十堰市实验中学的最后一节语文课,就这么到来了。那节课,姜老师来到我的座位旁,递给我一张纸,让我留下电话号码。程军凯从作业堆里抬起头,看着我。
待我写完,他说道:“大佬啊,你又要走了吗?是去巴布亚新几内亚,东帝汶,还是所罗门群岛?”。
他之所以这么问,是因为我在澳大利亚待过一年。不知怎么被他知道了。
程军凯顿时被自己的玩笑逗笑了,顷刻又严肃起来,有点哀伤地说:“我猜,大佬你是要转学到北京去吧。”。
我曾在一篇作文中提到此事。
不管怎样,从期末考试到领成绩单的那几天,天空是异常地湛蓝。那些阳光灿烂的日子如被剪辑过一般,是以片断的形式存留在我的记忆里的。
其间,姜老师与我合影,邀请程军凯加入,他拒绝了。
其间,我为程军凯最后一次摆好凳子。
其间,程军凯最后一次在我的注视下,拎起手提袋,迈出教室门,就像以往的任何一个暮色将沉的傍晚。
然后就是苍白的寒假,再然后就是春天了。
我知道了朊病毒其实不是病毒。
我读了契诃夫的那些短篇小说,也读了两三篇史记。
我的书架上有两张字迹潦草的纸,还有一篇《月下吟》。
我的摘抄本上终于有了古文。
我写“小石潭记”的时候会加上“至小丘西”。
我回忆起2018年的大雪。
我回忆起那些嬉笑闹嚷的飘着雪花的傍晚,与那些寂静而微妙的晦暗的冬日的黎明。
还有那些日子里,我曾遇见过的这样一位可爱、可鉴的同桌。
2019.2。
附《临江仙》词一首并序。
程氏生○○,性达而善古文。戊戌年大雪,始与共桌而学,尝为数百言以评吾文。明年,余去乡远游,难精于学,颇念之。及归,逢之道中,其神采烨然,而未觉余。因有所感,乃作此词。
昔年同窗大雪日,赏心乐事闲情。观书论史望兰汀。凌霄开处,待雪步中庭。
数月未逢今得遇,直同陌路堪惊。夜思故梦意难平。半墙明月,影动照窗棂。
8.27。
并京剧唱词一段。
旦:。
(白)大佬哇——。
(西皮摇板)。
尊一声大佬哇可真是你。
但见他微微笑眉目含喜。
(二六)。
我这里忍珠泪强咽悲泣。
大佬你前尘事休要再提。
自从我离家乡远适彼地。
春花朝秋月夜寻你梦里。
非是那儿女情乱我心际。
但悲侬。
(倾仓)伯牙弦断。
(七击哭头)再无子期。
(南梆子)。
再无人大雪朝共把书习。
再无人夤月夜闲游同起。
再无人感前朝对坐而泣。
再无人掭脂砚评我泪笔。
(白)。
大佬呀,不怕你笑,我也是有……(手帕拭泪弹泪后捂嘴笑)文学梦的呢——。
(流水)。
你把我文章梦锦绣织起。
到头来归水月碎作一地。
鲁郭茅巴老曹你曾教我记。
梦既觉怎让我与之分离。
12.25。